学术活动
当前位置:首页>>学术活动

夏岩:社会生态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
发布时间:2019-06-12 浏览量:0

简介:夏岩博士,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儿童、青少年和家庭学系教授、华东师大特聘教授、2018-2019美国富布莱特讲座教授。家庭学博士;婚姻和家庭治疗硕士。夏岩教授是全美家庭研究学会国际分会前主席、两家家庭研究期刊的评委。多年研究个人、家庭、学校、社区以及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。

社会生态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

59日,夏天刚刚宣布了一个开端,师大学子便迎来了这样一位“贵客”——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儿童、青少年和家庭学系的夏岩教授。夏岩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科研以提升青少年家庭服务和社会政策制定,创造有利家庭健康发展的社会,提高儿童、青少年和家庭的福祉。而此次的讲座,夏岩教授以“社会生态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”为主题,为我们阐述青少年行为问题带来的影响的同时,通过中外不同文化差异下的青少年成长境况,带领我们细致分析了影响问题行为产生的因素;同时利用生态系统理论,从微观(比如家庭和学校)到宏观(比如社会和文化)的各个方面来研究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干货满满的讲座吧!

讲座伊始,夏岩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她所专攻的“儿童、青少年和家庭学系”。该学科主要研究家庭以及和家庭有关的所有现象。家庭,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概念,但不论社会怎么更新变革,每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纽带,是难以割裂开的。我们人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和家人待在一起的,家庭状况与我们的精神健康、寿命和幸福感有很大联系。但究竟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呢?这,就是夏岩教授想为我们带来的。

此次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:1、简介人类生态学。2、分析青少年发展过程当中的保护因素、风险因素。3、文化价值观对育子及孩子们的价值取向的影响。

1、什么是人类生态学?

人类生态学是整个家庭学研究的理论支柱、理论基础,常常会应用到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研究当中。其理论框架最初由俄国移民在七十年代末提出,将各个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、人类学、教育学、经济学、心理学等等结合在一起,集中研究一个现象,也由此创造了一个理论。而人类生活在不同层的环境当中,最亲近的是家庭环境,此外还有学校、同伴、社区、工作单位环境等,称为微观环境。而宏观环境,则包括了经济结构、政治体制、教育体系、政府的体系以及宗教体系等。此外还有价值观、文化、政策等,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人以影响。

此外,还有一个理论支柱就是女权视觉。在量化的数据研究当中,得到的结论往往代表着社会主流经验的面貌,这样的结果虽然代表了大多数人,但是小群体的话语权却容易被忽视。那么孩子的视角呢?是不是就是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的呢?儿童到青少年这一阶段,孩子们不光是在心理、生理上有变化,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在变化、增长。他们会萌生出强烈的自我意识,不再以父母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观,他开始对父母说:“我不同意!”其实这是一段非常自然的、发展的、让人欣慰的、非常兴奋的阶段,父母应当试着理解孩子们这样的变化。

2、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

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是两个相对的概念。保护因素越高,问题行为就会越少;与此相反,危险因素越高,问题行为越多。影响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的主要有三个方面:

1、个人情况;2、学校成绩和校园的适应;3、家庭环境。

首先是个人情况。孩子个人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其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的波动。最显著的是自尊心,自尊心越高,问题行为越少,所以自尊心是一个保护因素。

其次是学校成绩和校园的适应。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校园适应会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。那么什么是“适应”呢?所谓适应,是学生在学校有归属感、安全感,同时在学校有机会可以表现他的领导力。这是学校环境中能够产生的保护因素,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问题行为的几率会大大降低。那么反之,危险因素高,问题行为也会增多。因此,在学校创造一个这样的和谐环境是非常重要的,需要从校长到老师到各个方面,都负起责任来,共同建立包容的学校环境,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。

最后是家庭环境。我们首先关注的,是家长给孩子的自主权。特别是到了青少年阶段,孩子需要自主权。同时,孩子被给予的自主权的多少会和自尊心有联系,得到自主权更多的孩子的自尊心更高,积极的自我意识更强,精神状态和情绪也就会更好。这,就是家庭给予孩子保护因素的一个表现。而家庭关系当中的亲子冲突,则很明显是一个危险因素。冲突越多越严重,孩子反社会性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几率就会越高。

3、文化价值观会影响育子及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吗

文化的差异对于家庭管教有很大的影响。夏岩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在中国,打孩子似乎是一个很常见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,甚至不少孩子也认为,“爸爸妈妈打我是为我好。”但是在西方国家,父母打孩子就是很严重的问题,甚至会被送去监狱里呆几天。此外,还有处理父母的期望的问题。中国孩子往往会乐于服从,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化是以集体文化取价值取向的,信奉“百善孝为先”;而西方国家的孩子,虽然他们也希望能够取悦父母,但是他们的环境却更鼓励在成长当中找到自己的独立思维。这是整体文化带来的渗入到家庭管教当中的潜意识。

在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上,我们可以再套回到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分析上来。实际上,“服从家长”究竟是危险因素还是保护因素,其实是一个比较难说清楚的问题。因为不同的文化语境、不同的家庭情形,都不能一概而论。在我们中华文化当中,群体价值取向相对于个人价值取向,就是一个保护因素。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界定的不同的一个表现。因此,

究竟什么是保护因素、什么是危险因素,其实都是需要在数据研究分析当中不断假设并通过反证来检验的。夏岩教授在讲述的同时,也穿插进了研究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及基于数据整理之下的变量分析,十分耐人寻味。在科研的数据分析下,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探寻问题的原因及影响,更好地了解家庭,认识文化价值取向在亲子关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,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,更好地服务于实践。

   在讲座的最后,夏岩教授在完成自己的讲述内容后,留出了二十分钟供同学们提出问题、交流讨论。下面是两个较为精彩的问题记录。

Q1:夏岩教授您好。目前在我看来,您提出来的这些关于不同因素的问题,更多的是对于已有文献的梳理。但除了现在已有的研究之外,您觉得可能还有哪些因素?

A1:其实这些因素它是一个并列的维度关系,在不同因素之间,它是有一个架构的。即使都是关于保护性的因素,他们之间也有一些架构性的东西。

Q2:老师您好,听了您的报告特别有收获。我想问的问题是,目前国内好多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,很多的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比如说在孩子读小学时就会把他送去住校。您能不能从社会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您的看法?

A2:在美国,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是绝对不被认可的。他们认为没有家长的陪伴,孩子的成长会出现很大的问题。但是在我们国家,寄宿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,是被我们的文化所接受的。我们的孩子,他们表面好像不需要父母,但是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渴望父母的支持、理解、监管和呵护的。我想这个也不能一刀切,还是得看具体的情况,但文化绝对在这里起了一个很主要的作用。

结束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,本次讲座也走到了尾声。夏岩教授倾情为我们分享了社会生态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,也帮我们理清了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,同时更教导同学们,科研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做研究,更是为了去解决问题。这让在座的不少同学受益匪浅,也更好地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明确了方向。